《天安门母亲网站》 > 天安门母亲的话

铮铮铁骨照后人






 



张先玲 王范地






 



蒋培坤先生原是中国美学界著名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六四屠杀的枪弹夺去了他爱子的生命。为了伸张正义,在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真话,人民大学因此停止了他的教学、研究。从此,中国美学界少了一位精英;六四难属群体多了一个核心成员、一个思维敏捷笔锋犀利的重要成员!



从那时起,蒋先生毅然割舍了多年耕耘的美学专业,全身心的投入难属群体的工作,在“天安门母亲”群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

寻访开始的时候,他让我们把每位能找到的死难者的情况,尽可能详细的记下来。他说:这就是证据!。90年代初,他们夫妇将寻访的材料汇编成册,想方设法带到境外出版,让世人知道了屠杀的真相,影响巨大而深远!



记得95年丁老师和我想联络找到的难属写封公开信,向当局提出我们的诉求,却又担心难属敢不敢签名,蒋老师很同意我们的想法,他说:你们两个敢签名就行了,不在人多少,而在于公开提出!最后,第一封公开信有27位难属签名,形成了群体的雏形。



每年群体发表公开文件之前,都要集体讨论。蒋先生思想敏捷,目光深邃,他的意见总有独到之处,经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26年来,群体公开发表的文件,都出自蒋、丁二位之手,20周年出版的难属群体的回忆录,很多文章都经过蒋先生的润色。那时,我使用电脑还不太熟练,他总是鼓励、督促我,叫我一定要掌握更多的电脑使用技术,他说:互联网将来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创建“天安门母亲”网站时,他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,有时,很晚了他还发来栏目的设想、图标等等,令我十分感动。只可惜我始终没能达到他的要求。



2008年秋天,他为了给拍摄“天安门母亲之路”提供素材,从他历年拍摄的几百张照片中筛选出几十张,有需要补充的就从难属们的手中征集,然后 他还要选择、加工,工作量之大之复杂,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。10月末蒋先生和丁老师在无锡给我打电话,让我马上去去无锡,我想可能是商量“天安门母亲之路”的事。见面之后,蒋先生告诉我,有的事实和细节要核实,他们回南方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,蒋老师已和丁老师商量并将文字稿基本写完,可见他做事的认真和仔细,以及他们在这段时间是多么的辛苦!他还嘱咐我回京后要补拍几张照片。两天之后,正准备好素材等待交给制作方时,突然,一群便衣闯进了他们的家,在院子里乱串,蒋老师正在和来的朋友聊天,此时来了两个警察,要核查来人的身份证,并要他们马上离开,态度十分恶劣。双方冲突起来,两位朋友只得在警察的监视下离开了无锡,这次事件对蒋老师伤害很大,很快就引发了脑梗,幸亏抢救及时没有危及生命。回京后他手的后遗症比较明显,但蒋先生以坚强的毅力,克服动作的艰难,从在电脑上打十几个字到打几十个字,坚持到终于完成了“天安门母亲之路”的编辑,几经周折送到出版方手中,于“六、四”二十周年向世界公布了群体的坎坷里程。这是蒋培坤先生用心血铸造的丰碑!



如今,蒋先生离开了喧嚣的尘世,是群体极大的损失!相信丁子霖老师会从悲痛中站起来,和大家一起挑起蒋老师留下的重担,继续抗争,直到真相大白、正义伸张的那一天!



蒋先生走了,给我们留下无限的哀思与感慨,仅以两句悼词表达我们夫妇的哀悼和敬佩之情!



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殷殷杏坛育桃李,



屠城一劫 愤笔如刀 铮铮铁骨照后人。



 



愿蒋培坤先生在天之灵安息!



 



张先玲 王范地



2015107